2025年7月11日下午,中国科学院院士、生物大分子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张宏研究员应邀做客图书馆VIP生命科学与医学部主办的第24期“贝时璋讲坛”。在生命科学大楼一楼报告厅,张院士为师生们带来主题为“多细胞生物自噬活性的调控机理”的精彩学术报告。我校施蕴渝院士、姚雪彪教授、光寿红教授、符传孩教授、杨振业教授、廖结楼教授等多位老师与科研工作者出席本次报告会,报告会由阮科教授主持。
报告开始前,阮科教授介绍了贝时璋讲坛的设立背景与报告人的科研经历、学术成就与荣誉。随后,由施蕴渝院士为张院士颁发“贝时璋讲坛”主讲嘉宾纪念牌。
施蕴渝教授为张宏院士颁发“贝时璋讲坛”纪念牌
张宏院士长期致力于多细胞生物自噬分子机制、调控机理及其与疾病关系等方面的研究,开创性地建立了多细胞生物自噬研究体系,取得一系列重大原创性突破。研究者们对自噬分子机制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但早期认识主要源于单细胞酵母模型。由于包含多个特有的自噬步骤,多细胞生物自噬远比酵母自噬复杂。沿着这一线索持续探索,张宏团队将线虫作为研究多细胞生物自噬的遗传模型,并在本次报告中生动阐述了利用创立的线虫多细胞生物自噬调控研究模型所取得的最新进展;鉴定了一系列多细胞生物的新自噬基因,揭示了多细胞生物特有的自噬体成熟过程的调控机制;阐明了神经元在生理和应激条件下协同调控表皮、肌肉、肠道等多种组织的自噬活性的分子基础;另外,还阐明了选择性自噬降解蛋白聚集体的分子机制,揭示“相分离/相转化”在调控自噬降解蛋白聚集体效率中的关键作用。这些发现为理解多细胞生物的自噬调控机制提供了新视角,推动多细胞自噬研究进入新阶段。同时也为该研究领域开辟出一条新的研究思路,为深入透彻地研究多细胞自噬相关分子机制以及自噬异常导致神经退行性病变提供了重要研究途径,为理解相关疾病奠定了基础,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应用前景。
张宏院士报告会现场
张宏院士的报告内容详实、精彩生动,引发了参会师生的积极提问与热烈讨论。凭借深厚的专业积淀和严谨的治学态度,张院士对每个问题都给予了细致解答。现场交流氛围热烈,师生们凝神聆听、深入探讨,展开了一场富有成效的学术对话。
张宏院士与师生讨论